师生随笔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师生随笔 > 正文

崔璐: 历史教学改革的心得体会

作者编辑:admin 点击次数:2360次

历史教学改革的心得体会

崔璐
新课程改革进行地如火如荼,教学模式也日见丰富。随着形势的发展,普通初中历史课程改革势在必行。如何把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在课堂中给学生以充分的发挥空间,已是一个关键性问题,通过历史教学,让我深感历史教学任重而道远,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程。同时也让我深深体会到历史教学的乐趣,总有让我挖掘不完的东西。下面我向大家汇报一下历史教学改革中所收获的心得体会。
一.在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对于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具备对学习的“热爱”和“探索”精神,才能乐在其中,才能勤奋地学习。结合历史这门学科的特点进行教学,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将激发兴趣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例如讲到“炮烙之刑”时,我说:“商纣王创制的‘炮烙之刑’是一种酷刑,他先叫人将铜柱子放在熊熊燃烧的炭火上,等铜柱烧得通红通红时,就把‘犯人’的身体贴在铜柱上,‘犯人’刚贴在铜柱上,只听到‘哧’的一声,‘犯人’的身体立即冒起缕缕青烟,犯人几乎都是被活活的烫死了。这样,学生仿佛“亲眼看到了”和“亲耳听到了”,产生一种犹如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加深了对商纣王残暴统治的认识。
鼓励学生分组寻找有关课本知识的历史小故事,并在课堂上生动有趣的展示给大家,例如表演小品、说评书、角色朗读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深刻的体会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特点。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二.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为了能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主动独立思考的能力,结合历史教科书的特点,适时地采用辩论会的方式来达到这个效果。
例如:对“隋朝开通大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进行思考和判断。最后总结出,在评论一件事或是评价一个人的时候,要进行全面的分析,从正反两个方面去看,同时也要抓住问题的主要方面。如同这道题,大运河开通后成为南北交通大动脉,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也有利于国家统一,是隋朝大运河开通的主要方面。
又如在学完第18课后,学生通过对戚继光和岳飞事迹的对比讨论,明确民族英雄这个概念,最终学生得出结论:抗击外来侵略,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为中华民族利益做出杰出贡献的人是民族英雄。
三.分小组出习题练习
上课前,由各小组长将本小组出的基础知识题汇总到小主持人手中。由小主持人进行筛选和分组,对学生的课前预习进行考查。
课后,各小组再去搜寻课后练习题。在复习课上,各小组交换做题,进行查漏补缺的训练。接着,各小组长将重复出现的习题和疑难问题汇总到教师手中,由教师进行补充和强调。
此外,还有“温故而知新”、画图列表等教学方法,但在运用这些教学措施的时候,针对不同的班级,也有细微的差别。
例如,对于268班和271班,由于学生的知识搜寻和掌控能力较强,所以课堂上,给他们发挥的空间更大,整节课的运行都基本交到了各班的主备小组手中。教师只是起到部分引领和补充的作用。而对于其他班,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参与的较多,多采用小品、学生讲故事、一条龙接力、男女大比拼、小组竞赛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在以上措施的实施中,不仅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的调动起来,更重要的是学生开始学会思考历史问题,不再是老师说什么,学生就记什么的机械死板现象。学生开始逐步掌握了历史的学习方法,加深了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和灵活运用能力,特别是268班和271班,他们制作的课件已经牢牢的抓住了每节课的重点。


在历史教学改革措施的实施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学生对课堂上教学节奏的掌控、对知识点挖掘的不够深,联系的不够全面等问题。接下来,我们将会针对这些问题,多了解一些教学案例和理论知识,多向身边经验丰富的老师们学习和请教,努力打造更加有效的高效课堂。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