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随笔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师生随笔 > 正文

范宇 四法导学 培养学生

作者编辑:admin 点击次数:2272次

四法导学    培养学生

范宇
关键词    “问”中学、“做”中学、“探”中学、“用”中学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一份报告中说:“21世纪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
学生学习知识不仅是接受的过程,更是发现和创造的过程。因此,科学教学的最好方法就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主动去探索,体验未曾经历的独特经历。
一、“问”中学
“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教师要善于创设新奇、有趣、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在学习内容和求知心理之间不断制造矛盾,诱发学生在“问”中学。
1、 巧设情境,发现问题
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即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
在学习《数怎么又不够用了》时,可以通过设置问题串引入,“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1、2,则斜边长的平方为_____,斜边长为___”学生马上会得出斜边的平方等于5,但斜边长是多少呢?有平方后等于5的数吗?这一连串问题的出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导出无理数。
2、制造矛盾,产生问题
“矛盾”是学习中的闪光点,是沙漠中的钻石。它不但能引起学生的注意,还能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
在学习《位置的确定》时,教师先请学生叙述自己的一位好朋友在教室中的位置。
学生:“我的好朋友坐在三排四列。”
教师请坐在这个位置的学生起立,同学们发现有两个人站了起来。
“怎么会有两个人站起来呢?”
学生们对出现的问题很好奇,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到问题上来。
3、制设悬念,引发问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可以创设一些悬念,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
在学习《能得到直角三角形吗》时,教师写出几组勾股数,①3、4、5;②5、12、13;③15、8、17。对学生说:“它们分别是三角形的三边长,我能马上说出这些三角形的面积。你知道我是怎么做的吗?”
学生很好奇,都在猜测老师是怎么做的呢?积极地投入到探究当中去。
二、“做”中学
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认为儿童不从活动而由听课和读书所获得的知识是虚渺的。“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通过动手操作,小游戏等活动,帮助学生用“手”学习。
在学习《平面图形的镶嵌》时,就可以让学生自制模板,通过拼图游戏进行学习。
在活动中,通过动手操作,学生亲身经历问题探索的全部过程,进一步发展了他们的合情推理能力、合作交流 意识,与竞争意识,并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探”中学
波利亚指出:“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联系。”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在“探”中学。
通过活动的设置,为学生搭建探索发现的平台。使学生经历观察—计算—分析—归纳总结---验证结论的探究过程。
四、“用”中学
数学教学,是让学生学到有价值的数学,并在学习中获得发展。在学习中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事物,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并且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通过应用,加深对已有知识的理解,形成学与用的良性循环。
总之,数学教学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经历数学和体验数学,以便更好地掌握新知,发展技能。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参考文献
1.乌美娜。教学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10.第1版
2.尚凤祥著《现代教学价值体系论》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3. 王义堂,田暴君,王硕旺。《新课程理念与教学策略》.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3.7.第1版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