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高中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东校区 > 教育科研高中 > 正文

研习促成长,韶华起新航——记保定七中教师双卓培训有感

作者编辑:保定七中 点击次数:111次

     河北大学双卓教育学院,作为中国首家由全国学会、地方政府与高等院校携手合作共建的教师教育学院,充分彰显了三方叠加的独特优势。学院致力于培养出一批“教育家型卓越校长”与“专家型卓越教师”,以他们为引领,有力带动地方基础教育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2024年8月20至23日,保定七中化学青年教师田野作为学员参与了第二期双卓学院培训。田野在此次活动中用心体会用心感受,并利用日记的格式记录了这段难得的经历。


8月20日上午
      河北大学双卓教育开班的第一天。上午8:30举行了我们二期学员的开学典礼,典礼上教育局的胡局长、河北大学的孟老师、双卓教育学院的赵老师,给我们介绍了这次研修的基本情况。随后我有了解到,该培养方案所依据的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和《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虽然只是大略看懂了一些皮毛,但却能够深刻感受到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指导下,党和国家对我们教师群体的殷切期望与重托。我暗下决心在此次研修中一定要努力学习,用心感悟,学有所获,获有所用。提升政治修养,更新专业知识,提高专业能力。




8月20日下午
      专题讲座由罗滨老师主讲,题为《身边的互动式教学研究怎么做》。罗老师在整个讲座过程中也一直在与学员互动,循循善诱,层层递进,引导大家思考一个又一个问题。首先,她如此引入“育人的关键是核心素养的提升,不能只靠讲,要实践,如何实践呢?——工作坊、案例分析、互动”罗老师又说:“这些是要在人少的前提下进行,但我们今天760人,看看大家能不能一直跟随我,好吗?”就是这句话,让我仔细听讲了一下午。我就想,上课是否也可以想办法如此引人入胜吸引学生呢?是个有价值又值得深刻思考的问题。接下来罗老师又通过关键词问答来 徐徐展开话题,还好心的提醒我们,正常上课需要在学员回答后进行分类总结与点评。
     在整个讲座中我重点思考了以下几个内容。一双卓研修的背景与对自己的期待。我想,背景应该是教育改革、课堂革新、理念更新、方法更新。我对自己的期待,是从填鸭式教学改变为探究式教学,提高趣味性和高效性。经过大家的思考回答以及罗老师的汇总讲解后,我找到了答案——背景是国家对于人才的需要以及教师个人的发展。我对自己的期待应该是更好的理解核心素养。就比如,我们仍然需要以提升成绩为目的,但是不能是通过刷题提升成绩,而是通过提升学科素养的方式来提高成绩。而我们老师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学习新的理念与新知识、获得新技能与新方法,通过观察案例引发思考,开拓视野提升境界。每个学科应该拿出10%的时间来做跨学科,这也使我想到了在教学的过程中,化学与物理生物和数学之间的联系是非常密切的,让我的实践找到了理论依据。接下来又思考了一堂好课的标准。我能想到的只是有趣、高效、联系生产生活、家国情怀。比如讲原电池,可以给学生科普锂电池和铅酸电池的优缺点,让学生模拟做电池工程师或者购车的消费者。讲解胶体可以提到党和国家对于环境的保护政策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等等,但是最终罗老师说一节好课的内容必须是基于课标,首先是学生会学,其次才是学生学会。而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清晰有条理,有情感能够吸引学生,而学生呢是投入的,专注的,是主动学习的。更好的可以进一步发展高阶思维。比如在播放的视频骆驼祥子这节课中,最后学生们对于祥子为什么会三起三落,会有悲哀的人生,不仅是局限于他一个人的经历,而是上升到了一个时代的凄凉。这让我深有触动和共鸣,就像在读《红楼梦》的过程中,在看那些判词、诗歌、人物遭遇、故事发展的时候,就不能只局限于一个人的性格,不能局限于一个家族的悲凉,而要考虑到大环境特点,这样很多情节就非常合理了。而我们老师在这个时候要想一想学生收获了什么,收获了多少?有多少学生收获了?这个过程是需要老师坚持的,就宁夏的那位老师,条件再差也坚持把实验全部都做,让这些贫困地区走出来的孩子即便是没有别的骄傲,上了大学之后也可以以“我把所有的化学实验都做过”作为自己的骄傲资本。这又让我联想到动力的来源——兴趣、责任和需求。作为老师,我们在平时的课堂上不仅要给学生展现出化学的乐趣,以引发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也要给学生灌输成才报国的思想。就像周总理一样,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或像毛主席一样,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如果只是为了需求而读书这样培养出来的是有才的人。而若兼顾了兴趣和责任,这才是我们教育所要培养的全面人才。在培训过程中有一句话让我深有感悟,正确的做事不如做正确的事,这是罗老师前后重复说的话,我相信其中必有深意。



8月21日上午
     专题讲座由吕玉刚老师主讲。吕老师从更高的角度解读了很多党和国家的指导和要求,高视角,高站位,让我更明白了一些党和国家的政策,受益匪浅。18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基础教育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发布的也都是很高规格的文件,在教育的各个方面都做了重要指示,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而我们一线教师要做的,首先就是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强化党对基础教育的全面领导,把立德作为育人的根本。并且要清楚教育的公益性。坚持人民至上,减轻人民群众上学的负担,是党和国家的初衷,我们做教育一定不能背道而驰。另外要坚持新的发展理念,不断的学习,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了解教育的时代性,创新性,系统性等系列要求。总之,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要做好本职工作,配合党的领导,切实办好、办强基础教育,让每名学生都能享受更高质量,更加公平的基础教育,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而努力奋斗。


8月21日下午
      我们在A206度过了一段轻松愉快的时光。一开始张强老师和王美老师采用元素卡抽签的方式给大家分了组。分好组后,我们组内聊天互相了解,建好小组群,推选组长。紧接着在助教王杨同学的带领下,玩儿起了破冰游戏。不能说和7相关的数字,输了的就分享自己的教育故事。有几位老师的教育故事让我有深刻的感悟。
      比如一群大大咧咧的阳光大男孩儿,和一个内向的小朋友之间碰撞的故事。老师私下找了这些大男孩儿解决,最后问他们“会不会因为我私下找你们而影响你们之间的团结呢?”这些大男孩儿回答“当然不会,您又不是喊我们、批评我们,而是在尊重和关爱的角度,以朋友的身份来解决小麻烦的。”我就想,和学生沟通的过程中,要做到像一个知心大哥一样,如此更容易走入学生的内心,也更容易解决问题。还有一位老师讲的班上的学生割腕、自残、非常的敏感,甚至同学坐一下他的凳子,都要大喊大叫。但是在老师的引领下,他做出了改变,上大学之后主动赚钱,还邀请原来不允许来他住处的父母一起去旅游。并且最后说了一句让人泪崩的话“我现在仍然记得您判作业的侧颜。”如果说这是对学生的改变,那另外一位老师的分享,就是没有给学生做出改变。一位有机会上空军的学生,成绩差一些,他作为班主任联系整个教师队伍,想要提升学生的成绩,保证他能够考上空军院校,可是并未随愿。但是4年后一通电话引起了这位老师的思考,他通过曲线的方式仍然成了一位空军。这也让我想到了另外一位老师的分享,高考后认为成绩不理想要跳楼,但最终被燕山大学录取。而这位老师是如何化解的呢?他的话仍在我的耳畔“只管自己努力,上天自有安排。”当然也有老师分享了自己大学时的趣事,也有老师分享了自己遇到的连续考了六年清华美院的学生的坚持。
      这些故事的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是我们每个老师都可能会遇到的不同的灵魂。不妨想一想,如果我们遇到,应该如何应对呢?这不仅带给我感悟和思考,还带给我温暖的力量,让我相信通过教育的力量可以改变无数人生。


8月22日上午
      专题讲座,由柳永红校长主讲。柳校长的风格诙谐幽默,案例丰富多彩,所举的例子打的比方都非常贴合生活实际,言简意赅,让人非常容易理解。
      他先从白蒲的人文古迹、风景美食讲起,又提到“全国教育看江苏,江苏教育看南通”。而位于南通市的如皋县,教育办的也是如火如荼。在面临八个老牌儿中学生源优势的绝对压制下,以及农村地理位置缺陷的环境下,白蒲中学不断的进行教育改革,创造了教育史上一段令人兴奋的传奇。在谈到为什么要把教育办好时,柳校长说:“仓廪足而知礼仪,虽然不能唯高考论,但是又不能没有高考。因为,让学生有成就感,考入好的学校是非常重要的。”紧接着作为一位数学老师的他,通过数据来向我们展现了这些年的教改成果。从2017年一本率67%攀升到如今2024年的98.62%,并且在名校的录取上突破了从寥寥无几到井喷式的增长。这期间所付出的心血我们可想而知,而这过程中总结出的经验,我们应当汲取。当柳校长介绍这些感人成绩之时,我一直在想是什么样的努力,什么样的方法,才创造了这样的奇迹。接下来,柳校长通过“如何提升教学质量”的主题向我们慷慨传授了白蒲的经验,解答了我的疑惑,展示了白蒲中学的六次课改。
      第一次课改,是四标进课堂。如标准服饰、说普通话等等,实际上是一个学校所必备的素质,把白浦中学从地下-2层提升到了地下-1层。第二次课改是实现了教案学案一体化,防止老师教案是一套,学生学案是另一套,两者不匹配。而这把白浦中学从-1层提升到了地面的高度。至此,他们和其他普通中学站在了相同的起跑线,真令听者兴奋啊。第三次课改尤为重要,叫做活动单导学,而这一点也是对我触动最大。解决了罗滨老师讲座中我内心中的疑惑,因为白蒲中学第三次课改的原因和我现在面临的困惑是一模一样的,什么呢?——课堂陈旧,填鸭式教学,老师为主体,基本没有提问,即便是有也是草草回答,毫无激情。就像驾校的教练坐在主驾驶,而学员坐在副驾驶,这样练车是没有效果的。
      那他们是如何做的呢?首先自主学习,自主学习并不同于预习,要设置“活动带”,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知道什么可以自己解决、什么可以合作解决、什么是解决不了的?紧接着如果做好了自主学习,就开始合作探究,也就是站起来不会的一起讨论,讨论结束后就坐下来。等大家都坐下来之后开启展示交流,组间交流,质疑完善,这是真实的反馈,是真实发生的。最后老师的作用是点评提升。点评总结,归纳提升,拔高本质。在这里,柳校长特意强调,老师不能全讲,要求不能超过5分钟,到后面慢慢的就把课堂真正的还给了学生,形成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第4次和第5次课改,虽然也有触动,但是我现在暂时是用不到的,因为这是白浦中学进入先锋序列,把名校从寥寥无几实现井喷式增长,在600的高分基础下创造名校的追求。也希望以后有朝一日我校能借鉴上以上两点经验。
      上午的时间过得很快,PPT刚讲到1/3就已经到了下课的时间。但是这短短的时间给人带来的触动是极深的、给人带来的思考是深邃的、给人传递的经验是宝贵。


8月22日下午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背景下之高效复习备考》专题讲座由孟丽慧老师主讲。讲座一开始,孟老师就深深吸引了我的注意力,因为我和她的引入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孟老师说很多老师没有适应新高考,比如结构从选修题,到现在可以出现在任何一道主观题中,那从教学的深度、复习的深度和备考都要做出调整。例如之前一轮复习从5月份到寒假进行,但是现在教学内容整整多出一本书,再加上学生素质不拔尖,所以教学进度非常紧张。一味的赶进度,导致学生必备的能力达不到,基础知识不牢,从而做成了夹生饭。
      而教育可不是赶出来的,学习要稳、牢、缓慢前进,才能触类旁通,获得能力,应对高考。作为老师,我们应该从哪几个方面去解决以上的问题呢?孟老师从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首先她通过大量的高考题让向我们充分展示了化学的核心素养。比如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比如利用小的反应拉动大的反应,并且回归教材,就像大趋势的盐类水解拉动小趋势的水的电离,又联系了大学的偶合思想,让我心中灵光乍现。有的例题,问加入某种物质的作用,实际上要锻炼学生的思想,如果养成了解题思想,分分钟就可以解决,而达不到这种思想,绕一个圈子也说不明白。又比如在讲解有机时,孟老师重点强调了要通过键的极性,来分析官能团的性质,利用电负性来判断加成反应的产物。最令我感触的便是工艺流程的解题模型先干什么后干什么?一点一点非常的清晰和明白,听的我都迫不及待想要拿一道没见过的工艺流程的题练练手了,也迫不及待的见到我那些马上高三的孩子们,和他们一起去实践实践。当谈到新高考为何这样考时?孟老师通过2020年的改革方案清晰的告诉我们。现在我国高考评价体系发生了变化,我国也正处于从大国向强国迈进的关键时期,而此时需要人才,需要创新型人才,这也给高考提供了方向,而高考命题又给我们教学提供了方向。
      有一个例子让我记忆犹深也陷入沉思。从沙子到入户,实际上隔了很远。并非简单的高温就可以,即便是我们制造得到了99.999%好多9纯度的硅,从硅切成芯片的技术。我们又能切多薄呢?切得的薄片上又能否设计电路呢?这是我们的短板,也是我们被卡脖子的原因,而这些都有待我们的学生去突破。因为他们是教育的未来,是国家的希望。

8月23日
      一期和二期学员共聚一堂,交流分享,互促提高,分享研修的经历、感受以及收获。
      来自曲阳一中的张琳老师向我们介绍了去海安中学和白蒲中学学习的经历,给予大家关于“如何激发学生兴趣”的大量的经验。比如从高一开始实验要多做,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比如做一些检测补铁试剂中铁的含量、检测雨水中的pH值或者分析厨房中的化学物质;增加实验技能;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并且要给予学生心理上和情感上的支持等。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化学的学习。来自清苑中学的臧文仕老师,通过谈第一期研修的收获在现在工作中的应用,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能者显其才,贤者彰其德。他把第一期学习的心得应用到了高中的教学和管理之中,并取得了系列的成绩。他的身上,也让我感受到了老一辈教师不怕苦累,甘于付出的精神,是我等后辈学习的楷模。来自涿州中学的张天民老师,通过问题意识与追求卓越的报告,向我们展示了一位特级教师关于论文撰写的心得,令我受益匪浅。首先,教育是一门艺术,是道与术的竞逐。以术寻道,以道驭术,最终寻求道术的平衡,也就是“道术归一”的境界。张老师毫无保留的向大家传授了写论文的经验,其实就是告诉我们,在教学中要做一个有心人。遇到教学中的困惑就要及时的整理和解决,而这个过程就会形成论文;遇到实验中的问题,只要针对这个问题,去改进、去整理,最终也会形成论文。甚至一次失败的实验引发的思考,都可以作为写论文的题材;课堂上生成的问题,课下探究也是论文。就是说只要我们成为一个有心人,论文的素材无处不在,这给我的思路拓宽了太多。最终张老师又向我们讲解了论文写作的技巧,为接下来阶段性成果的生成打定了坚实的基础。
      此次研修,在润物细无声的过程中,丰富和雕琢了自己的教育观念、提升和长进着自己的教学方法,接下来两年的学习,我也要继续努力学习,用心感悟,学有所获,获有所用,提升政治修养,更新专业知识,提高专业能力,塑造一个崭新的自己。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