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高中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东校区 > 教育科研高中 > 正文

冯瑶:《致青年教师》读后感

作者编辑:admin 点击次数:2922次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

冯瑶
寒假期间,我拜读了吴非老师所著的《致青年教师》一书。全书分为“做个有胸襟的教师”、“不要急”、“心里装着学生的心”、“尊重常识”、“不放弃理想”、“播下一粒善良的种子”六辑,共85篇文章。作者以平实的语言,将一个个真实形象的案例娓娓道来,贴近我们的工作和生活,给我们以启示和指引。读完这些朴实温暖的文字,令我感受颇多,受益匪浅。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许多案例、故事都使我产生共鸣,令我感同身受。在《就让你的眼泪流出来》这篇文章中,吴非老师说道:“在学生面前,我们没有必要掩饰自己的感情。我们教育孩子们成为人,我们自己首先必须是情感正常的人。……不要忍,就让你的眼泪流下来,当着学生的面流下来。我宁愿他们面对你的眼泪感到惊愕和尴尬,也不愿意他们就那样木然地面对人间的一切。”这不禁让我想起了自己,在大学毕业后步入教学工作的这半个学期以来,我曾不止一次地在学生面前流泪,有时是因为部分学生的顽劣、不学无术而担心着急得流泪;有时是因为个别学生的误解而伤心委屈得流泪;有时是因为学生们的理解与支持而感动得流泪。有些老师总是说不可以在学生面前流泪,不可以把自己软弱的一面暴露在学生面前。我也常常在想我是不是有些太没出息了,总是无法抑制自己的情感。然而,吴非老师在文中说道:“面对青少年的冷漠,你能悲伤地哭出来,说明你有真诚的情感,我认为这可以证明你具有成为一名合格教师的禀赋。”还记得我第一次在学生面前流泪时的情景,那节课的课堂秩序糟透了,看到许多学生一点也不学习,令我为之担心着急,我没有忍住自己的眼泪。见到我哭了,学生们瞬间就安静了,也许这是他们长这么大第一次见到老师哭吧,许多学生给我递上纸巾,有些学生说道:“老师别哭了,别伤心难过了,我们以后不说话了,都好好学习。”当时我的心里还是感到很温暖的,有些学生只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已,但他们本性是善良的,他们大多能够理解我为什么而流泪,他们大多能够体会到教师的用心良苦。在学生面前流泪,并不是软弱,反而可以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教师是一个拥有真情实感的人,使学生们有所触动。作为一名教师,除了教授知识以外,我们还应当引导学生去关注人性中最美好的情感,引导学生去感受人世间的真善美,引导学生成为一个有真情实感的人。
我们常常听到这样一句话“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上大学的时候,我也很信奉这句话。参加工作以后,我发现有些学生真得很难管教,他们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对学习毫无兴趣,我尝试过很多方法去引导他们学习,可是收效甚微。我也曾试着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去感化他们,有些学生当时能够有所改变,可是过不了多久,就又回到了老样子。我常常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没有能力去教好这些学生,然而,吴非老师在《的确有很难教的学生》这篇文章中却承认的确是有很难教的学生,至少在学生的某个阶段,我们很难教好他,吴非老师还认为不要盲目地批评教师没有尽力。是啊,想要在短期内彻底改变有些学生多年养成的不良习惯谈何容易呢?有时候急于扭转,也许还会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面对这些“难教”的学生,我们应该耐心等待,不抛弃、不放弃,慢慢去引导他们,尽力使他们有所改变。也许他们在现阶段的确是“教不好”的,但最起码我尽力了,我问心无愧了。
在这本书中,吴非老师曾不止一次地提到教育的一个特征是“慢”,教育是“慢”的事业。吴非老师在《教育的一个特征:慢》这篇文章中说道:“你为什么要那么急呢?你为什么总是恨不得把所有的知识一下子全塞给学生呢?你凭什么会认为学生离开学校就不再学习,永远不再涉足你执教的学科呢?同样,你没有必要,也没有可能把学生一生的学习任务全压在这三年完成。”想想我们平日的教学,有时是不是也操之过急了呢?有时候,我们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赶上教学进度,将知识一股脑地倒出来,拼命地往学生脑袋里填塞,却忽视了学生是否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接受这么多的知识量。也许学生本来是喜欢学习的,但一个知识点还没有完全理解掌握,新的知识点又扑面而来,过多过重的学习负担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使得他们精神疲惫,于是他们逐渐失去了学习兴趣。我们的出发点是好的,是为了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然而却忽视了教育是“慢”的事业这样一个客观事实,结果反而使学生厌恶学习。我们应该放慢脚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讲授的知识不在于量的多少,而在于是否与学生的实际能力相匹配,学生是否能够接受吸收。与其急于求成地填塞知识,倒不如踏踏实实地讲解知识,哪怕一节课只讲授了一个知识点,但是学生都能够理解掌握这个知识点,总比一节课讲了十个知识点,但学生什么都没有记住要好吧。我们一定要遵守教育的“慢”这一客观规律,不要揠苗助长,不要急于求成。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从中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财富。吴非老师说:“教育者的胸襟,是学生的天地。教师的胸襟有多宽,学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所以,为了让我们的学生胸襟开阔,为了让我们的学生“大气”,我们应先做个有胸襟的教师。教师的行为举止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我们一定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注意自己的仪表仪态,传递给学生文明积极的正能量。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多与学生沟通,学会倾听学生的话语。此外,我们应该注意语言的运用,多说学生能够听得懂的话语。我们的话语应该简明真诚,要能说到学生心里;我们的言语应该谨慎,要明白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不要用言语伤害学生,也不要将错误的语言方式传染给学生;我们的谈话要有点境界,不要用庸俗的评价标准去衡量学生。在与学生沟通的过程中,我们既要会“听”,也要会“说”,只有这样,才能够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才能够尽可能消除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隔膜,才能够做一个让学生信任的人。
教育教学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有思维个性的人,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学生的感受,重视学生的渴望,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应当一切以学生利益为重。我们的心里应该装着学生的心,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当然,这种关爱也是要有一个度的,超过了这个度,就变成了溺爱,所以当我们以一个教育者的胸怀去爱学生时,也要注意,不要在无意间放纵了他们。
吴非老师在书中说道:“优秀的教师应当是一盏不灭的灯,而那‘开关’就在他自己的手里。他的‘亮度’在于他个人的修炼;如果他有‘电源’,或是不断充电,他就能一直发光,一直在照耀着学生面前的道路;教师的进德修业应当一直到教育生命的终止。” 所以,我们应该珍视自己的专业,多读书、多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素养,不断完善自我,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读完了85篇文章,读完了这些用心灵浇注的文字,我在不断反思自身不足的同时,也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财富。我一定会不断努力,不断完善自己,希望我可以做得更好!
栏目导航